回到顶部
硬核!首发!首展!第三届光电子前沿科技与产业成果专场发布会,预告来了
硬核!首发!首展!第三届光电子前沿科技与产业成果专场发布会,预告来了
3005 view35 like

Location

湖北武汉高新大道787号光谷会展酒店

Time

05/16 周五 05:30 ~ 09:00

Tickets
免费票
1
Free
About this event

作为本次展会同期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第三届光电子前沿科技与产业成果专场发布会将以“光电探新·首发首展”为主题,创新搭建成果/产品/技术首发首秀首展,观众首尝首见首试平台,为优秀的自主科研成果提供新设计、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等方面的交流与展示机遇,助力武汉光博会打造国内前沿科技成果展示引领地。

第三届光电子前沿科技与产业成果专场发布会,将于5月16日下午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办。来自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学、长盈通光电、飞瓴光电、长江电气等知名高校、企业的13位专家领袖,将集中发布及展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产品。本次发布成果涵盖集成光学、光学成像、特种光纤等多个领域,以最新视野洞见光电行业发展趋势,用创新力量助力产业升级。

发布会嘉宾阵容

(按姓氏拼音排序)


武汉工程大学/武汉市飞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邓泉荣

报告人简介:武汉市飞瓴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武汉工程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等离子体技术与光电材料研究,先后主持和参与研发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申请专利40余项。在基于等离子体技术的材料制备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开发了用于特种光纤预制棒制备与加工的常压等离子体热处理、常压等离子体管外沉积、常压等离子体管内沉积装备和制备技术,首创了常压微波等离子体预制棒外沉积技术,推动了深掺氟预制棒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


报告题目:基于常压微波等离子体的特种石英预制棒制备关键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针对特种光纤行业制备技术瓶颈,成功开发了常压微波等离子体热处理装备、常压微波等离子体特种石英预制棒外沉积装备,打破了国内相关设备技术局限,提升了光纤行业主流制备平台技术能力。依托常压等离子体预制棒外沉积装备平台,实现了基于常压微波等离子体的特种石英预制棒外沉积关键技术,实现了大尺寸深掺氟预制棒制备技术突破,开发出系列国产掺氟特种光纤预制棒及衍生光纤产品,打破了特种光纤行业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为航空航天、核电、医疗等极端环境用特种光纤产品的未来规模化生产和持续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武汉驿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郜定山

报告人简介: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博士学位。之后,在华中科技大学担任博士后研究员。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目前是中法“PHOTONET”联合研究网络的中方负责人。研究兴趣包括硅基光子学、纳米光学和集成量子光学。在Optica、Physical review Letters、Science Reports、Optics Letters、Optics Express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同行评议论文,是国际IET光电杂志的副主编。


报告题目:引领未来光通信革命:800G/1.6T硅光引擎解决方案


报告摘要:在快节奏世界中,高速数据传输需求激增,AI应用和大模型推动算力成为关键基础设施。高速光模块成为AI服务器重要组件,通信成为算网融合下的核心制约因素。硅光子平台在提高波特率方面优于传统封装,节省空间和功耗。数据中心规模扩大,集成技术进入交换机、服务器连接。带宽需求增长,800G光模块成为趋势。


睿创微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胡汉林

报告人简介:现任睿创微纳非制冷红外探测器产品总监,深耕非制冷红外行业10年,带领团队完成8/10/12 μm全系列WLP(晶圆级)产品的开发,主导搭建晶圆级集成封装平台,显著提升公司晶圆级产品竞争力,实现了WLP从技术研发到产品量产的全生命周期发展。推动公司新一代SWLP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发布世界首款OHLE系列SWLP产品。


报告题目:SWLP技术特点及未来产品应用


报告摘要:颠覆传统封装技术,行业首创SWLP。SWLP技术采用双层封装设计,增加一层窗口,有效实现防尘防颗粒,打破生产环境限制,常规环境即可集成,匹配SMT贴装技术,快速实现批量。SWLP技术极大降低行业准入门槛,让更多企业可以自主实现机芯模组的研发制造,带动红外尖端技术在更广范围的普及。


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李董

报告人简介:先后就职于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卢米蓝新材料、天马微电子股份等上市公司,目前在珀金埃尔默任职材料产品线高级技术支持。常为武汉大学、华中科技、中科大等高校,多个光机所、华星光电等知名企事业单位提供应用技术支持,拥有15年以上相关行业分析经验。


报告题目:红外紫外光谱仪最新应用进展


报告摘要:PerkinElmer最新的Spotlight FTIR显微镜提供精确的材料表征先进的成像,自动样品处理和无缝红外可见集成。提供优越的样品可见性,增强的景深,和高分辨率成像,以确保更可靠的结构和化学分析。针对客户需求,公司推出了可变角度的紫外及红外应用测试方案,以满足客户日益需求的可变角度光学测试要求。


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

李玮

报告人简介: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投身电气领域。在长江电气担任新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期间,主导 C-Smart 语音交互智能高低压开关柜等产品研发,攻克技术难题,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积极整合内外部资源,带领团队不断创新,为长江电气在智慧能源领域持续突破、拓宽市场,助力企业在行业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迈向新高度。


报告题目:长江电气自主研发C-Smart第三代人工智能开关柜系列产品


报告摘要:传统开关柜操作复杂、交互性差,而该产品通过融合前沿语音交互技术,实现了操作的高效便捷。


在新技术层面,其采用先进的语音识别算法,识别准确率高达 98% 以上,能快速响应指令。运用智能传感技术,实时监测开关柜的运行状态,如温度、湿度、电流等参数,并能及时预警潜在故障。


新成果方面,该开关柜极大提升了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操作人员可通过语音指令完成开关分合闸、参数查询等操作,减少手动操作的误判风险。同时,智能预警功能有效降低了设备故障发生率,保障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此产品在智能电网、工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将为电力行业的智能化发展带来新突破。


奥谱天成(厦门)光电有限公司

刘鸿飞

报告人简介:博士、正高级工程师,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福建省高层次人才A类。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鸿飞博士有着20多年光谱仪器的研制经验,主持和参与制定了16项国家、行业标准,拥有知识产权23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70余件。刘鸿飞博士本科与博士后均毕业于厦门大学,硕士博士毕业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报告题目:ATM6370全国产智能光谱分析仪(OSA)


报告摘要:光谱分析仪(OSA)是光纤通讯、光纤传感行业不可或缺的仪器,奥谱天成在20多年光谱仪器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历时5年多,成功研制了新一代智能光谱分析仪ATM6370,其具有分辨率高(20 pm)、动态范围大(-85 dBm∽20 dBm)、扫描速度快、信噪比高、可靠性高等突出特点。ATM6370内置Android操作系统、超高清触摸屏,非常简单易用;ATM6370支持以太网、WIFI等远程操控,还支持多台联控,非常适合生产车间的大规模使用。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

刘骏秋

报告人简介: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研究员,合肥国家实验室研究员,美国物理学会Phys. Rev. Applied副主编。2020年获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被授予年度博士论文奖,以表彰其“在片上集成光频率梳技术上的突破性实验工作和卓越的成果”;2016年获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硕士学位并获最高毕业荣誉;2012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士学位。主要的研究领域为集成光学、非线性光学、量子光学、微机电系统和微波光子学等。截止2024年,已发表文章88篇,研究成果多次入选国际光学学会评选亮点工作,自2022年起连续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由他带领研发的技术已经成功孵化多家国内外初创公司。在国际上获得荣誉包括中国光学工程学会首届PhotoniX Prize青年科学家奖,2023年深圳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35岁以下35位科技创新”中国榜单等。


报告题目:超低损耗氮化硅集成光学


报告摘要:未来的信息系统将不得不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处理需求。传统的光纤技术将会在解决这些挑战上遇到瓶颈。近年来,随着半导体材料生长和微纳加工技术的发展,集成光学正在成为解决信息系统瓶颈的核心技术,并将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在众多集成光学材料平台中,氮化硅以其超低光损耗的优越表现,已经成为继硅和磷化铟之后第三大主流集成平台,尤其是利用氮化硅集成光路构建芯片集成的光频梳、窄线宽激光器、超低噪声微波源和复杂网络。本报告将简介近年来超低损耗异质集成光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其在量子信息、精密测量和传感、激光雷达、光计算等的前沿应用,并着重介绍报告人团队在本领域近期成果。


武汉长盈通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谭金权

报告人简介:长盈通北京研发中心及北京长盈通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研究员,本科及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长期从事光纤陀螺及光纤电流测量装置研究达二十年。获得机械工业联合会一等奖1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目前主要从事第三代光纤陀螺光子芯片及相关产品开发。


报告题目:光纤陀螺干涉仪光模块及其Y波导工程应用探讨


报告摘要:光纤陀螺是目前最主流的陀螺仪表,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备。干涉仪模块包含光纤环及Y波导,是光纤陀螺仪的核心,目前已逐渐成为光纤陀螺产业链的独立部件,长盈通为行业大量提供高性能光纤陀螺干涉仪模块。


该报告围绕光纤陀螺干涉仪模块,探讨作光纤陀螺系统干涉仪模块核心、光纤陀螺零位影响机制、混偏光路及尾纤匹配、Y波导特性及其影响四方面等,紧密围绕目前光模块在工程应用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机理及工程实践,提出解决方案。


湖北楚光三维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王志强

报告人简介:湖北楚光三维传感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兼苏州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3D成像领域钻研十余年,成功将3D视觉产品导入国内多家上市公司。目前主要负责全自主3D显微产品在先进制造和科研领域的市场推广、渠道发展与技术支持,已开拓IC载板深孔3D测量、半导体先进封装3D测量、材料表征3D计量分析等多个产业场景。


报告题目:复杂微纳表面结构的3D量测技术及应用


报告摘要:随着科学研究及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样件材料多样化,工艺复杂化,使得样件的表面形貌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尺度从毫米跨越到纳米级,这对检测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楚光三维秉承精于微纳、质领未来的理念,专注于微纳米精度的光学3D成像和量测检测新技术研究,为全球客户提供更优质的光学3D成像解决方案和3D量测检测产品。本次演讲,将重点呈现楚光三维的面共焦3D显微、线光谱共焦3D成像技术研究进展和产业化成果。


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邢飞

报告人简介:武汉格蓝若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解决方案经理,拥有十余年半导体设备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测试及晶圆产线管理经验。他深耕于超精密主动减振技术,擅长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任职期间,主导多项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应用,极大提升了设备的精度与稳定性。


报告题目:面向半导体设备的高性能主动减振技术与产品


报告摘要:在半导体制造迈向3 nm以下制程的今天,设备振动控制精度直接决定芯片良率与量产效率。格蓝若联合华中科技大学陈学东院士科研团队历经20余年攻关,突破准零刚度、频变阻尼、多维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成功研发出全球领先的超精密主动减振系统,核心指标达到国际顶尖水平。


技术突破亮点

• 准零刚度设计:独创的永磁式准零刚度技术承载大、刚度低、稳定性好,固有频率低至0.39 Hz以下。

• 频变阻尼:基于速度反馈+前馈的主动频变阻尼技术,同步保证从低频到高频段的高隔振率,2 Hz和10 Hz处振动传递率分别低至-20 dB和-50 dB。

• 减振-稳姿协同控制:基于多传感信息融合的减振-稳姿协同控制,在千牛级冲击下实现百毫秒内微米级的高稳定性。

• 全场景覆盖:已推出50余款产品线,涵盖钢弹簧、空气弹簧、磁浮弹簧等多元减振形式,满足半导体前道制造设备、量检测设备、电子显微镜等多类应用场景。


天津拓普光研科技有限公司

张健

报告人简介:毕业于南开大学,获得光学工程硕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方向为超快激光加工技术与应用。毕业至今,一直从事光电领域的产品与技术推广工作,2023年成立天津拓普光研科技有限公司,并推动与澳大利亚Innofocus公司在天津成立超快微纳智能加工联合创新实验室,借以推动超快微纳加工技术的进步与应用拓展。


报告题目:引领激光加工技术产业化进入智能纳米制造新时代


报告摘要:主要介绍超快激光加工技术原理、优势,以及在光纤传感、光纤通信、能源等领域的相关应用。激光加工后的光子器件,可进行原位定量检测的3D折射率表征技术。最后介绍产品的技术开发团队,以及位于天津的超快微纳智能加工联合创新实验室。


武汉慧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赵宇轩

报告人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博士,主持国家自然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湖北省创新岗位特别资助,参与国自基金面上、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及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共发表学术论文12篇,以第一作者或独立通讯作者在Nature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Optica, Optics Letters等高水准期刊发表6篇论文。相关成果获中国光学十大进展提名奖,郭光灿光学二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优博,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大赛金奖。授权发明专利7项,授权美国专利1项。


报告题目:智能高光片显微成像系统:赋能行业三维精准观测与转化应用


报告摘要:慧观生物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单物镜光片显微成像系统-SmartView,可广泛应用于3D病理、类器官药筛等行业场景,为精准高效的药物筛选、诊断分析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同时面向国产高端光学仪器卡脖子难题,SmartView光学显微成像仪器不仅为高端仪器国产化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同时在性能上SmartView同国外竞品有着一个数量级的提升。产品、解决方案已于同济医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医院落地应用。


南京理工大学/苏州亚博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左超

报告人简介: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卓越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理工智能计算成像实验室(SCILab: www.scilaboratory.com)学术带头人、智能计算成像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主持基金委重大仪器、重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围绕“计算光学相位成像”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先进仪器开展研究。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40余篇被选作eLight/Light/LAM、Optica、AP、PhotoniX、OEA/OES、ACSP、PR等期刊封面论文,25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热点论文,论文被引近2万次。国际光学工程学会/美国光学学会/英国物理学会会士(SPIE/Optica/IOP Fellow),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耳奖(EPS-QEOD Fresnel Prize)、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UPAP-ICO)光学青年科学家奖、首届SPIE AP青年创新学者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等奖项。担任eLight、PhotoniX、OL、OLEN、IEEE TCI等期刊编辑,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报告题目:深度学习赋能高速结构光投影三维成像与测量


报告摘要:随着光电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成像与传感已成为光学计量和信息光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条纹投影轮廓术因其非接触、高分辨率、高速和全场自动化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三维成像技术之一。近年来,随着光电器件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也随之对条纹投影轮廓术提出了更高的期许——既要“精度高”,又要“速度快”。尽管二者似乎天生就是一对矛盾体,但“速度”已经逐渐成为采用条纹投影轮廓术时所要考虑的“必要因素”。针对结构光三维成像而言,仅采用一幅投影图案实现高精度三维重建才是研究人员永恒追求的终极目标。如今,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渗透”到光学计量与计算成像领域。本次报告将介绍我们团队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条纹投影轮廓术的近期工作,证明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条纹分析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单帧条纹相位重建精度和质量,有望填补三维成像与二维传感之间的速度“鸿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帧、高精度、无歧义的三维重构,为复杂、高速运动物体的三维面型准确的测量开辟新途径。

发布会时间

2025年5月16日——13:30-17:00

发布会地点:武汉 · 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

                   3楼多功能厅3

发布会赞助咨询:廖老师 13044184931



本次发布会为公益性

科技成果推广活动


欢迎您报名参会

详情请关注“武汉光博会”公众号


Event Inquiry

No comments yet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Question

Registration instructions

The specific services and content of this event are provided by the organizer 【意桐光电】. Huodongxing only provides ticketing technical support. Please read the event details carefully before participating.

If any issues or disputes arise during the event participation, both parties should communicate amicably and may contact Huodongxing for assistance

3.We welcome reports concerning fake events, content infringement, and other such behaviors; upon verification, Huodongxing reserves the right to impose account restrictions or remove content as necessary.

Download App

Fast Ticketing, More Benefits

Recommended for you
环保捡垃圾武汉不定期Citywalk,等你赴约!
05/29 08:00~06/12 10:30
湖北武汉 1442
ART U私宅设计课 5月武汉 黑川雅之 梁景华 孟也 谷腾 Greg Truen 杜恒 谢辉 魏士能 艺术家薛峰
05/26 09:00~05/28 13:00
湖北武汉 2010

免费发布